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57 点击次数:72
图|毛泽东李敏合照
前言
50年代,青年们对于英雄更加的崇拜和敬仰,很多人都萌生了入党的想法,其中就包括李敏,可是,谁都不知道,她自己的内心怀有极强的自卑感,因为她班里的同学很多都是品学兼优且成绩名列前茅的人,相较而言,她的成绩比较差,在她看来,这点成绩根本没有达到入党的要求,可是,她又想入党,几番心理斗争之后,她决定找爸爸帮助她。
读破万卷书,下笔如有神
在李敏的记忆里,父亲总是很忙,两个人见面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,可是,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之下,父亲还是会亲自过问她的功课。
然而,对于李敏来说,她对于理科的兴趣要远胜于文科,而且,因为她之前在国外成长的缘故,中文水平一直很差。
更让她头秃的是,作文实在是太难了,她自认感情非常的充沛,可是,每次下笔之后,她根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,面对女儿的苦恼,父亲毛泽东显然是非常在意的,为了提高她的中文水平,暑假时分,他直接为两位女儿请来了两位老师,李敏跟着语文老师,李讷跟着数学老师,李敏的学业也渐渐地跟上。
图|李敏小时候
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李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老师的教导,毛泽东也意识到这一点。一天,毛泽东将李敏带到了他的书房,忽而对着屋里的一架架书说道:“读破万卷书,下笔如有神。你要突破语文这一关,得下个决心,一架书一架书地去读,读完一架读另一架,你会有进步的。”
李敏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,为了提高她的阅读兴趣,父亲经常会指导女儿阅读一些名著,李敏最初是不感兴趣的,毛泽东对此早有应对之策,他专门挑选几段非常有意思的情节或者段落讲给她听,有时候还会念一念书中的诗句,慢慢地,李敏也沉浸在书中的世界。
看着女儿对《红楼梦》这些国内的名著感兴趣,毛泽东是欣慰的,如果女儿能够学习一些古文,对于她提高文字的逻辑和表达能力来说完全是有利而无一害。
看到女儿的进步以后,毛泽东又开始给她制定下一步的计划,是时候拓展学习的内容,比方说,她可以尝试着阅读一些世界名著。毛泽东自己本身就喜欢读书,所以,他对于女儿的要求也渐渐提高,他想让自己的女儿也爱上读书的感觉。
图|毛泽东
李敏如饥似渴地读着的阅读《人间喜剧》,并且做好了将这些作家一直读下去的准备,然而,在这个时候,毛泽东又给她增加了书单内容,其中就有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等书。
为此,李敏几乎将自己闲暇的时间都放在阅读之上,于是,李敏经常将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带回家,等到周日的时候再带回学校,而毛泽东到李敏房间时,一眼便能看到她放在桌子上面的书,临走之前,他也会将书带走阅读。
在阅读的同时,李敏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很强,她的运动项目成绩也不差。
然而,意外总是不经意的发生,一次,她在上体育课的时候,不慎崴了脚,造成了右腿骨折,而且还肿得厉害。
学校赶紧将她送到了医院,可是,在养伤期间,李敏又感到浑身不舒服,全身发软,身上还没有力气,医院觉得事情苗头不对,赶紧给她抽血化验,这下可不得了,结果显示,她患有急性肝炎,医护人员赶忙将她送到了传染病医院,令其在医院住了两个月。
住院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无趣,闲暇的时间,总会有叔叔阿姨来看望,同学们放学后也会到医院和她聊聊天。
图|陈毅
最让李敏开心的是,陈毅叔叔也在这间病房里面,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相依为命的病友,为了防止李敏住得无聊,陈毅也给自己找了份活,到她的床前讲故事,有时候还会和她在一块玩。
只是,李敏每天都对着病房门口望穿秋水,因为她很想念自己的父亲,每次她周末放学回家,都能看到满怀笑意迎接她的父亲,如今她生病了,自然也想看到父亲,可是,她也知道,父亲很忙,不能因为她而耽误父亲的工作。
女儿生病,毛泽东心里也一直惦记和记挂着,她不能到医院去,只能托警卫员帮她捎一些吃的和看的,然后让警卫员带回女儿的病情进展,之后向他报告。
虽然父亲没有来,但李敏知道,他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,一次,警卫员又来看李敏,手里还拿着一张宣纸,宣纸上的内容是用毛笔所写的,这是毛泽东写给女儿的唯一一首诗,诗里的字里行间,无一不在体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。
之后,李敏一直将这首诗珍藏着,都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看。
图|毛泽东李敏
终于,李敏治愈出院,回家那天,毛泽东喜上眉梢,高兴地说:“你终于回来了,爸爸欢迎你。”
要打扮打扮自己
日子依旧如常,父亲依旧很忙,而李敏则愈发地珍惜每次和父亲相处的时间。
终于,又一次的机会摆在了李敏的面前,一天,毛泽东敲开了李敏的卧室:“走呀,我们一块出去走走。”李敏一听,整个人身上都是快乐因子。
这次带着女儿出去并非毛泽东突发奇想起得念头,要知道,此时还是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期,北京的郊区需要兴建几座大型水库:密云水库和十三陵水库等,这次,毛泽东就计划到十三陵水库去视察看看,又忽然想到李敏在家里,思来想去,干脆将她一块带上了。
李敏一想到能够和父亲一起出去,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,这样的机会用一次少一次,以至于她一路上都在喋喋不休地说话,和父亲说关于自己学校的新鲜事。
图|毛泽东李敏
毛泽东没有打断她说话,忽而感慨,那个小姑娘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了,而且,也已经从那个“洋宝贝”一步步蜕化成为了中国女学生,身上穿的不是洋裙,而是深蓝的干部制服。
毛泽东不禁摸了摸女儿的头发:“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,要打扮打扮自己,穿得漂亮一点,要不将来找不着对象。”
李敏还没反应过来,毛泽东倒是先被自己逗笑了。
李敏听到父亲爽朗的笑声,这才察觉到,她咧着嘴:“你这个爸爸,说话不像个爸爸的样子!”
毛泽东没有生气,反而指了指李敏的两条辫子:“在辫子上系上两个漂亮的蝴蝶结,人就会漂亮多了。当然,也不能打扮得太过分,别人会把你看作怪物呢。”
说着说着,毛泽东又被自己逗笑了,李敏被他的笑容所感染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毛泽东对于子女们的教育还是宽松的,可是,他也有严厉的一面。
图|毛泽东和李敏夫妇合照
1989年1月19日,李纳在和丈夫王景清聊天的时候,难免谈到:“主席对子女的要求很严,对我们一个是生活上要求很严,不许我们有一点特殊,二是政治上要求很严,要求我们政治上要开展,要进步。至于将来成了什么龙,什么凤,这点没有要求,只要我们为人民做一点工作,为人民服务,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,这就可以了。”
困难时期,李讷在学校乖乖地读书,眼看着同学们拥有30多元生活费,她有点羡慕,因为她的父亲只给她20多元,其中还包括了杂费在内,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生活费不够用,可父亲也不会专门为她增加。
李讷自己结婚比较晚,一直都三十几岁才结婚,也是因为她一直单身,所以,一直住在中南海,等她大学毕业之后,家里就停止了金钱的供给,她也只能靠46.5元过日子。
即便是住在中南海,毛泽东也不会专门让李讷去中南海吃饭,而是到机关大食堂吃饭,毛泽东和自己的女儿说:“你现在生活太优越了,以后怎么生活呢,怎么过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呢?”
对待子女,毛泽东一向是一视同仁,李敏搬出中南海自后,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特殊待遇,困难时期,她和普通的干部一样,只能靠机关发的一点黄豆米补充营养,治疗浮肿,可是,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李敏也没有想过去父亲那里解馋。
图|图 | 李敏放假和爸爸一起去工厂
你为什么要入党
李敏在父亲的跟前长大,再加上父亲对她在文学方面的培养,李敏的知识面也随之扩大。
五十年代,李敏如同那个年代的青年一样,热衷于阅读,对于理想和抱负充满了向往,随着阅读量的增大,她喜欢上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也由此,她喜欢上里面的一句话:
“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。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,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,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因年华的虚度而悲哀,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,在生命结束的时候,可以无愧地说,我整个的生命已经贡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——共产主义事业。”
50年代,青年们对于英雄更加的崇拜和敬仰,很多人都萌生了入党的想法,其中就包括李敏。
望着周围的共产党员,她内心产生了迫切的形势,她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,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,想要毕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,渐渐地,她也萌生了入党的念头。
图|刚回国的李敏
可是,谁都不知道,她自己的内心怀有极强的自卑感,因为她班里的同学很多都是品学兼优且成绩名列前茅的人,相较而言,她的成绩比较差,在她看来,这点成绩根本没有达到入党的要求,可是,她又想入党,她的内心经过了强烈的斗争,她矛盾过也挣扎过,为此,还专门写下了入党申请书,可是,她根本就不敢交上去,也也曾想过,是不是可以和班级里的党员坐下来聊一聊,可是,她还是张不开这张口,她知道,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。几番心理斗争之后,她决定找爸爸帮助她。
周六那天,李敏如同往常一样回到家,然后找到父亲,她在心中打了许久的腹稿,终于鼓起勇气:“爸爸,我要同您谈话。”
毛泽东和女儿相处向来都是随心所欲的,两人都很放松,很少有这么严肃的时刻,毛泽东有点摸不准女儿,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?如果可以的话,他倒是可以进行心理开导。
思及此,毛泽东将手中的笔放下,随后抬起头望着女儿,轻声细语地说:“你想谈什么?”
“我想入党。”
“你为什么要入党?”毛泽东一时之间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,既没否认也没肯定,更多时候,他想要听一听女儿的看法。
图|孔令华和李敏
倘若父亲表明态度,李敏心里还有底,可是,如今很显然,父亲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,没有欣喜更没有错愕,更没想到的是,父亲竟然会反问她这样一句话,一阵失望朝着李敏扑面而来,好不容易积蓄的勇气,她忽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和父亲继续说了。
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呢?李敏张了张嘴,竟不知从何说起,最后只能闷闷不乐地说:“您这个爸爸不像个爸爸,人家的爸爸都是鼓励儿女争取入党,您倒好,没说一句鼓励的话,反倒问起我为什么要入党起来了。”
看着女儿撅着小嘴的模样,毛泽东也不禁笑了起来,他的脸色没那么的一本正经,缓了缓神色,继续说:“问问你为什么要入党有什么部队呢?我这不正是在帮助你吗?你的哥哥毛远新要入党,来跟我谈,我也是这样问他的。一个人加入共产党,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入党,端正入党动机。”
李敏这时候才反应过来,当她问出那个问题的时候,她的父亲就不再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她谈话,而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对于一个想要入党的年轻人进行谈话。
之后,李敏也顺利地上了大学,那时候她正式踏入了入党的行列之中,就在她入党前夕,党委的同志专门找她谈话。
图|李敏合照
他们第一句话和当年父亲说的话重合了,时光交错:你为什么入党。
这句话又一次地从陌生人的口中被问了出来。其实,李敏在申请入党的时候,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,她到底为什么入党。
其实,她自己也曾想过,是不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入了党,她不甘心落后于别人,所以才产生了这个想法呢?
但是,在面对父亲的时候,她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,而毛泽东不管是对党还是女儿都很负责。
在这次谈话的时候,他将一个共产党员需要具备的条件、责任还有义务都一一说给对方听,李敏认真地听着父亲的话,临了,毛泽东觑了她一眼,“功课不好的人能不能入党?”
图|李敏和母亲贺子珍
李敏这才反应过来,她想了想自己的成绩,顿时有点心虚,和周围人相比,她确实一点都不出挑。
而且,通过这次谈话,李敏也明白了,要看一个人够不够入党的条件,不但需要关注对方在学习和工作之中的表现,更需要看对方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表现,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。
经过谈话,李敏回去后咀嚼了和父亲的谈话内容,通过父亲的话,她反省了自己,虽然她是真的想要入党,可是,现在的她还不具备入党的条件,如今的她还稍显稚嫩,更加没有办法起到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。
所以,她回到自己的房间之后,迅速将入党申请书放到了抽屉里面,将这个愿望永远地埋藏在心底,在李敏的心中,她需要自己努力,通过努力自己创造入党的条件。
图|李敏结婚
一直等到上大学之后,李敏才觉得自己成熟了一点,她已经满足父亲当年和她说过的条件,这才重新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,之后,经过组织上的考察,最后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
那年,和父亲谈话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,已经可以自己扛起一片天,为人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。